☆40.第四十章局勢緊張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章 局勢緊張
雖說現實有人白話“以史為鑒”,鑒,銅鏡也。面的修飾,端的照照,一時的新鮮,非人生必修功課。尚知,史是沒有人由“引而為鑒”的。倘若為鑒,必是說教;借古人之言,隱一己之冠,難免是要讓人誤入信以為原始的。
舉一事,蔣先生倡導的新生活運動,喝茶就有違規之嫌。早年胡適先生就曾有議論。把常識當成救國方略,看似方正,實則以切,燥而非補。借五歲稚童題解,拿來讓成年人習作,難免簡單了些,焉知能走多遠。新生活運動最大的失策就是,生活本無章程,又要用章程來教條,生活的自由就沒什麽意義了。
讀史本為明白,做人做事少走些彎路,哪知史又被人的演繹和剪輯弄模糊了原意。尚有賢達新解,語諫天下,麻煩跟著就大了。自古至今,文字獄的隨意就像一把懸著的劍,不知什麽時候就落了下來,防是防不住的。唯一的辦法,尋一良地,走的遠點兒。假如頭硬的話,死磕。
麥一驤說:“這年頭,借別人的名義做生意,是社會的走向,賺了,是自己的;賠了,讓別人掏錢,什麽世道,難怪有人謀變。”
曾文賢明事,麥縣長今日登門,不僅僅是聊史和喝茶,看樣子有要事細說。有風言傳,麥一驤近日和學校曾留洋回來的老師們走的很近,商談一個什麽救國組織的籌措,如是,想必是對日。看來,麥縣長的覺悟,還是先行了一步。
茶,沏好了。茶香慢慢溢出,周身有了香氣的繚繞,茶的說事由此開始。
“今天先不說局勢,一說沈重。喝茶,還是看好,惟有茶,殊途同歸。”曾文賢說。
此時,麥一驤移了步,坐下來品茶。一說茶,便有了共同的話題。茶,兩個人的圖騰。只有茶,才養人,養性,也養言;說話不至於走了樣,讓人抓了口舌。如養的好,便有了回報。
茶道的講究,如果認真起來,也是一板一眼的。曾文賢在日本留學,悟道:扶桑的地方,喝茶的功夫就很地道。借了一回大唐佛家人東渡的虔誠,把一杯茶修行的風生水起,幾片葉,一註水,對禮茶的博大精深,儼然成了大家。這些禮茶如禪的科目,國人邊修邊失德,茶的遠行,只求賺個幹凈的銀子,摻了沙,以為得道,難怪歐洲人劍拔弩張。人喝茶,無以道,茶德的傳揚,也許有一天,荒蕪了,才知覆興。
茶,源自吾國,卻未走好。
日本人已兵臨城下,腳步聲愈挪愈近。麥縣長的“議題”還是在茶的舉杯間跳了出來。
麥一驤說:“自東北淪陷六年之時,日本人又來華北滋事。抵禦外侮,收覆東三省的民意呼應就一直不斷。如今盧溝橋事變的發生,十九路軍又退出了北平城,沿京津和京張線上,一城一池的丟失陷落,照此下去,華北失守的時間也不會太久。”
曾文賢補充說:“據報章稱,日本人放言,數月內可解決華北戰場上的問題。”
“東北日據,華北又起烽煙,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麥一驤說。
曾文賢戲謔:“為的是實現*****圈,走共同繁榮昌盛富裕之路。這和歐洲人貫以的國家社會主義及實現英特耐雄納爾有異曲同工教義之相似。都是為拯救人類於水火的豪言虛詞。不然,怎麽會施以暴力和肆意擴張呢?”稍傾,續了茶,說:“孔子有一言:‘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些歐洲人也好,亞洲人也罷,行的都是說事遠大,行徑血腥,給野蠻標一真理或是找一理由,這是人類異端的通病。”
麥一驤說:“照此下去,日本人就該亡我中華!”
“非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責不在夫,失在社稷。在故紙堆裏尋記憶。自蒙古人滅我南宋,崖山之戰,焉有中華?你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曾經被異族人等侵略血洗踏痕而過融合的地方,不知翻了幾遍,又被勝利者一舉入冊輝煌。日本人來了,是入侵者的再一次重覆,沒什麽可怕的。征服了,歷史的記錄又是一次中華民族大融合新的相聚,界土又擴大了一圈,到那時,五族又添一族,再說共和,豈不更加強大。沒有征服,歷史還是歷史,說不準還會填上一筆創造性的記錄,以耀我威。”
“文賢兄是在說戲?”麥一驤疑惑不解。
曾文賢說:“人在戲中,戲在棋裏。”
麥縣長更是一臉茫然。
有一句老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舞臺上的戲,折射的是社會的現實。一塊方桌,兩把椅子,騰挪反轉,上下五千年,才子佳人,世事滄桑,無不在兩把椅間悠揚。有人說,皇權的象征就是兩把椅子,於是延伸引出閑話一句,鞭子一甩是馬,兩把旗子一揚為車;有一場面,過門響過,角兒的髯口一摘,接過檢場遞過來的紫砂水壺一抿,一塊方巾一擦,這時胡琴的點也到了,帶上髯口再唱,這樣的場景沒人較真,看的人都明白,這是戲。也有人說,人生的戲也是那兩把椅子,天地乾坤,一陰一陽,舞臺無處不在。一把椅子就是一個人的位置,演繹著皇權威儀的奢糜和百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辛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雖說現實有人白話“以史為鑒”,鑒,銅鏡也。面的修飾,端的照照,一時的新鮮,非人生必修功課。尚知,史是沒有人由“引而為鑒”的。倘若為鑒,必是說教;借古人之言,隱一己之冠,難免是要讓人誤入信以為原始的。
舉一事,蔣先生倡導的新生活運動,喝茶就有違規之嫌。早年胡適先生就曾有議論。把常識當成救國方略,看似方正,實則以切,燥而非補。借五歲稚童題解,拿來讓成年人習作,難免簡單了些,焉知能走多遠。新生活運動最大的失策就是,生活本無章程,又要用章程來教條,生活的自由就沒什麽意義了。
讀史本為明白,做人做事少走些彎路,哪知史又被人的演繹和剪輯弄模糊了原意。尚有賢達新解,語諫天下,麻煩跟著就大了。自古至今,文字獄的隨意就像一把懸著的劍,不知什麽時候就落了下來,防是防不住的。唯一的辦法,尋一良地,走的遠點兒。假如頭硬的話,死磕。
麥一驤說:“這年頭,借別人的名義做生意,是社會的走向,賺了,是自己的;賠了,讓別人掏錢,什麽世道,難怪有人謀變。”
曾文賢明事,麥縣長今日登門,不僅僅是聊史和喝茶,看樣子有要事細說。有風言傳,麥一驤近日和學校曾留洋回來的老師們走的很近,商談一個什麽救國組織的籌措,如是,想必是對日。看來,麥縣長的覺悟,還是先行了一步。
茶,沏好了。茶香慢慢溢出,周身有了香氣的繚繞,茶的說事由此開始。
“今天先不說局勢,一說沈重。喝茶,還是看好,惟有茶,殊途同歸。”曾文賢說。
此時,麥一驤移了步,坐下來品茶。一說茶,便有了共同的話題。茶,兩個人的圖騰。只有茶,才養人,養性,也養言;說話不至於走了樣,讓人抓了口舌。如養的好,便有了回報。
茶道的講究,如果認真起來,也是一板一眼的。曾文賢在日本留學,悟道:扶桑的地方,喝茶的功夫就很地道。借了一回大唐佛家人東渡的虔誠,把一杯茶修行的風生水起,幾片葉,一註水,對禮茶的博大精深,儼然成了大家。這些禮茶如禪的科目,國人邊修邊失德,茶的遠行,只求賺個幹凈的銀子,摻了沙,以為得道,難怪歐洲人劍拔弩張。人喝茶,無以道,茶德的傳揚,也許有一天,荒蕪了,才知覆興。
茶,源自吾國,卻未走好。
日本人已兵臨城下,腳步聲愈挪愈近。麥縣長的“議題”還是在茶的舉杯間跳了出來。
麥一驤說:“自東北淪陷六年之時,日本人又來華北滋事。抵禦外侮,收覆東三省的民意呼應就一直不斷。如今盧溝橋事變的發生,十九路軍又退出了北平城,沿京津和京張線上,一城一池的丟失陷落,照此下去,華北失守的時間也不會太久。”
曾文賢補充說:“據報章稱,日本人放言,數月內可解決華北戰場上的問題。”
“東北日據,華北又起烽煙,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麥一驤說。
曾文賢戲謔:“為的是實現*****圈,走共同繁榮昌盛富裕之路。這和歐洲人貫以的國家社會主義及實現英特耐雄納爾有異曲同工教義之相似。都是為拯救人類於水火的豪言虛詞。不然,怎麽會施以暴力和肆意擴張呢?”稍傾,續了茶,說:“孔子有一言:‘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些歐洲人也好,亞洲人也罷,行的都是說事遠大,行徑血腥,給野蠻標一真理或是找一理由,這是人類異端的通病。”
麥一驤說:“照此下去,日本人就該亡我中華!”
“非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責不在夫,失在社稷。在故紙堆裏尋記憶。自蒙古人滅我南宋,崖山之戰,焉有中華?你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曾經被異族人等侵略血洗踏痕而過融合的地方,不知翻了幾遍,又被勝利者一舉入冊輝煌。日本人來了,是入侵者的再一次重覆,沒什麽可怕的。征服了,歷史的記錄又是一次中華民族大融合新的相聚,界土又擴大了一圈,到那時,五族又添一族,再說共和,豈不更加強大。沒有征服,歷史還是歷史,說不準還會填上一筆創造性的記錄,以耀我威。”
“文賢兄是在說戲?”麥一驤疑惑不解。
曾文賢說:“人在戲中,戲在棋裏。”
麥縣長更是一臉茫然。
有一句老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舞臺上的戲,折射的是社會的現實。一塊方桌,兩把椅子,騰挪反轉,上下五千年,才子佳人,世事滄桑,無不在兩把椅間悠揚。有人說,皇權的象征就是兩把椅子,於是延伸引出閑話一句,鞭子一甩是馬,兩把旗子一揚為車;有一場面,過門響過,角兒的髯口一摘,接過檢場遞過來的紫砂水壺一抿,一塊方巾一擦,這時胡琴的點也到了,帶上髯口再唱,這樣的場景沒人較真,看的人都明白,這是戲。也有人說,人生的戲也是那兩把椅子,天地乾坤,一陰一陽,舞臺無處不在。一把椅子就是一個人的位置,演繹著皇權威儀的奢糜和百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辛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